这些国家为抗疫叫停粮食出口,很可能“得不偿失” | 新京报专栏
在这个时候关起门来求“自给自足”,很可能弄巧成拙,错失大好行情不说,还可能因此与他国贸易“脱钩”。
▲资料图。新京报动新闻截图。
文 | 邓新华
疫情仍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蔓延,各国防控措施不一、进展不同,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世界意义上的“拐点”何时到来。
在这种恐慌情绪之下,一些国家政府不仅关闭了机场,也开始关闭“粮仓”。据彭博社报道,部分政府开始禁止粮食出口。主要小麦面粉输出国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出口小麦面粉、红萝卜、糖和马铃薯;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……
为保证粮食安全而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,恕我直言,这样的举措无异于缘木求鱼。
我国清代诗人唐孙华的《米贵》一诗中曾说:“抑价与遏籴,此策古无稽。” (遏籴,是指不准本地米卖到外地)也就是说,限制粮食卖到外地,从古代以来就没有什么合理性根据。
这些国家作为粮食出口国,首先说明自身“有余粮”;而出口粮食的目的,是可以换到需要的其他商品。当下全球受到疫情冲击,粮食进入上涨区间,正是出口国农民提高收入的好时机;可现在却要暂停出口,只会把难得的市场旺季拱手让给其他国家。最起码,特朗普巴不得别人多买美国粮食,他好赢得农民的选票。
要知道,越能赚钱,农民就越有积极性扩大粮食产能,粮食才越安全。粮食产能越大,越经得起灾难的冲击,这是最简单的道理。
如今,一些国家冒然制止出口,一方面,打乱了全球供应节奏,势必造成其他国家粮食价格波动,甚至引起国际社会不稳定;另一方面,也会引发本国农民的强烈不满,他们可能会改变种植计划,进而影响粮食产能。
另外,决定一个国家粮食产能的,不仅是农民和土地,更有这个国家的科技实力、工业能力。农民会种田,但不会基因育种,不会造化肥、农药、收割机、抽水机、燃料油……现代农业,没有这些东西,根本就是亏钱的。实际上,生产粮食的,不仅仅是农民,还有科学家、程序员、工人……所有这些人,共同构成粮食生产链条。
“头疼医头”式地保护粮食安全也很可能连累其他部门的发展。所以,对一些国家来说,在这个时候关起门来求“自保”的方法,很可能弄巧成拙,错失大好行情不说,还可能因此与他国贸易“脱钩”。待疫情过后,恢复出口,人家早已成了别国的“贸易伙伴”。
还是那个常识,在贸易的问题上,一定要坚持稳定的开放政策,不要动辄就管起来。在开放流通的世界市场中,个别国家“囤积居奇”行不通。越开放,才越安全。
□邓新华(媒体人)
编辑:孟然 实习生:张晓雨 校对:赵琳
推荐阅读:
内疚自责焦虑:拿什么疗救新冠肺炎痊愈者“心病” | 新京报快评
编外援鄂医护人员“入编”:破格是对逆行最好的奖励 | 新京报快评
成都允许临时占道经营,以灵活管理为经济复苏注入活力 | 新京报快评